听新闻
放大镜
关于朗诵会,你不知道的事
2018-10-24 15:06:00  来源:苏州市检察院

  9月26日,对五百多名观众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对三百多名演职人员来说,则是一场大考。为了迎接这一天,编导组已经整整筹备了整个夏天。

  这必然是一场提振精气神的奔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苏州市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从大石头巷到瓣莲巷,从十梓街到干将西路,这些地址记录了变迁,也见证了苏州检察40年征程。一路跋涉,无不与史诗般的改革开放同步共进。这样双喜临门的日子,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庆贺呢?

  与此同时,司法改革向纵深发展,职防部门转隶顺利完成,近年来,一项项检察体制机制变革强烈冲击着检察人的理念与思维。走进新时代,检察机关如何定位?检察工作如何发展?检察队伍如何凝聚?

  一个集体的能量,由这个集体的每个人创造并决定。市院党组明确提出苏州检察机关要以“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工作宗旨,实现争创“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

  为提振精气神,市院党组敏锐抓住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这个契机,铺陈出老照片展、摄影大赛、“检察‘情’书”新媒体专栏、朗诵会等系列纪念活动,回顾历程,

  描绘愿景,造势提气,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砥砺奋进中焕发蓬勃生机!

  年初,在党组会上,《纪念苏州市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获得一致通过,纪念活动的大幕在紧锣密鼓中拉开。而朗诵会,无疑是最关键的重头戏!

  一个精美的开始

  十年前,苏州检察机关重建30周年时,上千检察干警一齐宣誓的震撼场景犹在眼前。

  两年前,市检察院《我是检察蓝》原创音诗画节目在市会议中心上演,故事的感人、语言的铿锵、画面的冲击……它所带来的共鸣在观众心中久久不息。

  于是我们选择了朗诵。因为这是最朴素却最容易唤起共鸣的表演方式,也是最符合检察官气质的艺术形式。

  接着是定场地。党组会要求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尽量精简支出。为此,系统内外我们考量了很久。

  内容要精美,形式要朴素。这个方针,我们筹备组每个人都默记于心。电视电话会议室已经是市院最大的舞台,进深三米多,宽七八米,没有后台,没有化妆间,没有上下场侧台,要做一台晚会真是考验啊……园区院非常积极,迅速联络,需丈量舞台尺寸以便设计节目,看完现场,联络人表示得回去多动脑筋。机关党委丛岩副书记是资深晚会指导,他还抽空画了一张舞台扩充图,提出了合理化方案。这些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舞台规格制约表现形式的难处。

  与此同时,在全市基层院寻找合适的场地,考察院外多家剧院的工作也一刻都没有暂停。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突然传来利好消息——市公共文化中心剧院愿意以极低价格为我们提供场地。

  专业的14米*14米舞台,有三层楼高的LED屏,吊挂的各路灯光,宽敞的后台,标准的化妆间……编导组至现场考察后,我们站在漆黑的侧台,想象一台恢弘的朗诵在眼前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开始讲故事

  形式定性,内容定调。

  脚本优劣,从根本上决定了演出质量。各院接受任务后,高招频出。有请文联主席出山出谋划策的,有连续几个周末加班磨稿子的,有题材多到摇摆不定的。在筹备组的一一讨论下,各院脚本顺利对接了晚会的三个板块,有峥嵘回忆,有人物故事,也有未来展望。

  张家港市院以老检察长为核心人物,通过新老两代检察人的对话串联起这座全国十佳检察院敢于争先、争做表率的四十年征程,张家港精神蕴藏在检察故事点滴之中。太仓市院的“芳华”则记录了检察青春之美和法治信仰之坚——“我们的岗位飞沙不见,确是风口浪尖。”吴江区院以陈文清父女两代检察官的故事为引,通过未检检察官付雷写3岁男孩的信,体现了吴江检察人的“担当”。昆山市院几易其稿,最终以人物为主题,呈现了金纪文、赵庆、王宇嵘三位先进典型“从春天出发的故事”。园区院金融犯罪案件办理故事,电影开场般的城市叠景闪切画面一秒营造出高精尖气氛,三则短故事设计干净,表达清澈真挚,化繁为简,真切体现检察官的办案感触。姑苏区院讲述了三院合并以来,姑苏检察人凝心聚力,争优创优的历程。吴中区院则围绕“太湖保卫战”,捧出一部创意十足的先锋短剧。虎丘区院将故事背景设置为镇湖苏绣坊,通过小品来展现知识产权保护特色工作。常熟市院、相城区院分别选择了“坚守”和“信仰”为主题回顾检察足迹。

  纵观脚本筹备全程,也有紧张和惊险。虎丘区院的主题确定极早,表现形式几经琢磨,直至演出之前联排仍在进行内容调整,更突出了故事主线。昆山市院的朗诵主题几经讨论,最终抛掉高大全的宏大叙事,讲普通检察人的真故事,更切肤动人。

  演员的诞生

  此次朗诵会是市院音诗画《那是检察蓝》的第三次演出,两年前,从脚本创作,到节目编排,演员统筹,机关党委丛岩副书记一手张罗。

  他说选演员一直都是难题,要好中选优,要平衡各部门且不影响业务工作,最关键的是,组合要恰如其分,效果要完美。拿“检察蓝”来说,在7月全省检察机关朗诵会的筹备中,首发阵容已经因为转隶和产假,只剩下黄晓梦一人。经过几轮推荐和面试,另三名主诵人选才逐一落实,其中的两名男生还是丛书记自姑苏、吴中两院费心挖来的。最特殊的演员是“推墙手”,节目有五个黑瓦白墙的景片,景片底座有轮子,底座上压沉重的铁块以稳定中心。这五面墙除了营造舞美气氛,还需“藏人”——个别主诵从墙后出场。因此,推墙演员不仅力量要求高,而且还得够机灵,这五个演员几乎全程“隐身”,却异常重要。

  相城区院的节目选秀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总导演指导后要求改变节目形式,因为演出时间紧迫,该院政治工作部兼综合管理部主任汪薇当机立断,立即向全院发出征集令,征集干警参加朗诵选拔,要求各支部推荐6名干警到党员活动室进行朗诵“面试”。

  面试很简单,每位“预选”干警朗诵“信仰灯塔”中的一段,并由其他“选手”进行“投票”,最终选出了12位声音响亮、情感饱满的干警组成“相检朗诵团”参与表演。汪薇本人就在其中。

  园区院的选角更是严苛,朗诵段落简单,一共三则独白故事,由三位检察官朗诵,这样没有舞美、没有背景和其他辅助的朗诵非常纯粹,朗诵者一人控场,这样的挑战对他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为是讲办案中发生的故事,编导认为从刑事检察干警中挑选是最佳选择,经过一轮轮好中选优,最终确定的三名主演出场惊艳,动人的故事和表现赚足了观众泪点。

  吴中区院的短剧把讲述和表演有机融合,朗诵者既要会说,更要会演。前一句朗诵词刚结束,转身就要投入场景表演,可以说是由两个C位演员撑起全场。演员更是由陈飞检察长和戏剧导演亲自甄选。男演员是身兼市院节目男主诵的“老演员”张峻琦,女演员的挑选则是费了一番功夫。陈飞检察长亲自确定了一段台词,给初选五个女干警试戏,并成立了四人审核组,从台词功底、肢体表达、台风等多个侧面考量,选出了“诵演俱佳”的女一号。

  特殊的导演

  朗诵会通知发布后,各院高度重视,不少单位一把手亲自出马,利用业余和周末时间亲自组织排练。这些特殊的“导演”率先垂范,为调动演员精气神和提升节目品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准备仓促,昆山市院对第一次演出的舞台效果并不满意。俞军民检察长了解情况后,立即亲自组织召开节目审议会,从修改朗诵稿和视频、加强与指导老师沟通、加大排练强度等方面提出改进要求,要求全院再次挑选朗诵演员,最终调整加入辩论表现突出的公诉人朱佳敏、莫君、张鹏三人。徐志龙专委负责节目编排工作,每当晚上、周末加班排练,他都身处一线,清楚掌握每位朗诵演员的优缺点;每次来苏州审查,他都凌晨5点多从家中出发赶往单位,组织全体人员统一出发。一同加班排练、一同吃盒饭、一同讨论排练细节,过程虽然辛苦,但院领导的亲力亲为和关心关爱,着实为大家鼓足了士气。

  常熟市院有一张花絮照片,光线不好,构图也很“随意”,但是照片传递的信息很打动人。夏军检察长站在大巴车走廊前端,正在给一大清早奔赴苏州审节目的全体演员打气。记得那次审查,夏检始终在现场研究节目,还当场组了个审核团,对节目背景视频中的一些片段提出修改意见。

  同样在彩排现场出现的还有吴中区院的“导演”陈飞检察长,从改剧本、选演员,到演员走场、灯光配合,他全程现场把握,堪称最会当导演的检察长。

  吴江区院刘军检察长的手机里存着很多排练视频。作为资深公诉人,她完全按照选拔公诉人辩论队的标准来挑选演员。先把青年干警名单捋一遍,把初选的年轻人叫到沙龙逐一面试。面试内容是朗诵,脚本更是经典——高尔基的《海燕》。她要求青年中层勇于带头,所以未检科长李冬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吴琼都在台上。后来节目组在吴江公共文化中心剧院排练,她每次都在台下把关看效果,拍了好多视频,回家还继续琢磨有啥修整的地方。有一天到晚上十点多,她给吴琼打电话,建议把女二号调换成更有舞台经验的包丽。另外,有个演员进入状态较慢,她做思想工作就做了两个多小时,鼓励对方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高压”出创意

  九月初和中旬,我们组织了两次实地审查,倒逼各院绷紧弦,抓紧练。编导组有个微信群,每个节目组的排练视频,都会“趁热”传到群里,便于把握进度和及时指导。就是通过这样的即时跟踪,编导组在太仓市院的节目中挖掘出男主持冯怡帆。

  吴中区院的文艺作品一向走创意路线,比如前几年惹人笑喷的微电影《界点》。这次作为在初审中惊艳全场的新锋范短剧,他们不仅用抽象的叙事方式和四两拨千斤的表演讲活了“检察监督让太湖山清水秀”,甚至还引领了一波潮流——在第二次审查中,表现忙碌办案现场的舞台剧片段竟被另三家院借鉴进了自己的朗诵节目。

  太仓市院是启动较早的一个,有十几年舞蹈功底的文学系女生王怡雯不仅是舞蹈总监,还是脚本编剧。不仅脚本一气呵成,舞蹈更是难得的专业,并不输专业演员。在她的带动下,太仓的“检察舞团”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研习身韵、步法、组合,竟排出了专业水准。

  虎丘区院把压力化为动力。9月1日节目初审,该院政治工作部主任朱元臻和副主任喻菁坐足一整天,在剧场里遍观了各院节目,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编导作了充分准备。直到正式演出前一天中午,灯光师熄灯就餐去了,舞台空下来,他们还摸黑在舞台上继续排练。

  张家港市院的《风景如歌动节拍》创意足,文案佳,叙事性强,新老两代检察人的对话在故事中行进,舞台效果很灵动。创作之前,该院特别邀请了老检察长韦建庄雨座谈。

  姑苏区院的背景视频以红色和金黄色为主色调,极衬舞台,从最初的文化场景剪辑到最后的大场景呈现,在定稿前也是几易其稿。

  被克服的困难

  什么样的信念,孕育什么样的倔强。

  李玲玲是相城区院刑检一部副主任,也是朗诵团成员之一。节目中她需要做出各种或半蹲或半跪的舞蹈动作,但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她今年春节刚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并一直在服药治疗。

  吴江区院盛泽检察室主任金利荣作为节目组唯一一位老同志,他承担了“父亲”角色。正式演出前一天,他87岁的老母亲意外摔伤骨折,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悄悄赶回吴江安排妥当,第二天清早又准时出现在后台。

  张家港市院女主演许月的二宝在正式演出前一晚发起高烧,她连夜赶回,熬了大半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六点又踏上回程。男主持兼市院节目主演杨扬在演出前突发疾病,边挂水边背词。虽身兼数职依然井井有条,圆满完成了演出和主持任务。

  虎丘区院前后有15名干警参与演出,其中就有副检察长沈学林,作为“学林工作室”的“创始人”,担当节目“男一号”主诵。正式演出,因为家人身体情况不好,面对为人子的责任,他无奈退出了节目排演。这时,已经退二线的原副检察长许峰及时“救场”,从二线回到了“一线”,义无反顾投入了排练,为三天后的完美演出作出了突出贡献。

  朱佳敏是昆山市院刑检一部未检负责人,也是朗诵主要演员。距离正式演出还有十来天,她接到省院未检条线集中学习的通知,分别在南京和检察官培训学院参加集中学习。朗诵已经箭在弦上,她在省院学习期间通过视频朗诵和“家里”联系,及时汇报进度,并根据编导要求进行调整。21号下午,她从省院第一时间返回昆山参加合排,25号参加彩排,26号完成正式演出后当晚又马不停蹄赶往句容参加集中学习。

  还有在演出现场“呕吐”的,25日彩排时,相城区院一女干警突然身体“抱恙”。所有节目过台之后,她披着一件外套蜷在排练剧院的椅子上,不知是多日加班排练的紧张疲惫,还是因换季身体受了寒,她坐在那里冷得直打哆嗦。突然一阵头晕恶心,支撑不住吐了出来,领队急忙安排她回家休息。但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抖擞地登上舞台,全心全意投入表演,为观众展现最好的一面。

  其实还有好多事儿想说。所有节目全部为原创,陈雅、张俊琦等一批检察文艺骨干自己动手创作;孙红等文艺老将再次出山;各节目编导的倾心编练与全程指导;市公共文化中心从领导到员工的全力保障……

  那段难忘的日子

  我们一度有些忐忑,毕竟除了个别前辈经历过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朗诵会,我们仅有的经验就是筹办本院尾牙等等。

  这可是一场十年一度的朗诵会啊,任何一点瑕疵都不容发生!每个人表面淡定,内心诚惶诚恐。虽然宣传处牵头负责之外,有办公室、干部处、行装处、研究室、教育处、机关党委等部门对朗诵会倾情相助,出人出力;虽然领导经验丰富,对每个环节悉心指导,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依然坚挺。演员260多人,工作人员30多人,如此庞大的团队如何运转?现场如何调度?

  方案必须要缜密,会务筹备、现场演出、后台管理、节目统筹、灯光舞美等等方案……有备方能无患。策划必须要完美,背板设计、片头音乐编辑、开场视频构思包装、节目单制作、广告排版、路引安排,甚至化妆间门口的指示,一一操作完成,不留死角。排演阶段,编导组内勤唐楠每天出去背着大包,里面有一堆神器,胶带纸、剪刀、胶水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在吼破嗓子绝无难度的节目审查现场,续命全靠一种神器——对讲机。“剧场太浩瀚,队伍太分散,演员会走失,好脾气太难。”惊人的是,正式演出之时,后台纪律好到令人惊讶,果然“练兵千日,用兵之时才是正日。”

  剧院食堂只能容纳30人就餐,因此,每次用餐,都是“接地气”的时候,垃圾桶边围着几个,路牙子上坐着一排,长椅围了一圈,还有几个稀稀拉拉的,直接一屁股坐地上,和蚂蚁亲密接触。

  其实,那些日子里,我们习惯了坐在地上盘腿吃盒饭,还觉得特别香;习惯了在剧场前台后台穿着运动鞋用跑的速度协调问题,解决任何一个小麻烦都能笑出花;习惯了给各院打电话,发微信,甚至现场黏人,看着我们跟踪排演出的好作品,跟自己站在台上一样自豪,鼓掌到停不下来……以至于,演出正式开始,后台一切步入正轨,我们竟空闲了下来,“终于开始了,竟有些不舍。”

  是啊,两个小时,它就这么开始了,也这么结束了。浓缩的时间,倾注了苏州检察人40年漫长的情感和太多的期待;余韵流苏,也终将见证我们快马扬鞭,奔赴下一场十年!

  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可期正义可见,无关时间地点。

  文:张安娜

  编辑:万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