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姑苏晚报》:祥符寺巷
2018-10-15 13:15:00  来源:苏州市检察院

近读《姑苏晚报》阿坤先生的叙事美文《洪元弄的短巷故事》,甚感亲切。洪元弄是祥符寺巷中部的一条支巷,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于祥符寺巷中部的一座百年老宅,算是阿坤先生的近邻。文中所述和本人有些许交集,亦有话可说。

祥符寺巷,一条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巷。小巷东西走向,全长405米,原为弹石路

近读《姑苏晚报》阿坤先生的叙事美文《洪元弄的短巷故事》,甚感亲切。洪元弄是祥符寺巷中部的一条支巷,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于祥符寺巷中部的一座百年老宅,算是阿坤先生的近邻。文中所述和本人有些许交集,亦有话可说。

祥符寺巷,一条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巷。小巷东西走向,全长405米,原为弹石路面,巷内的洪元弄左支末曾有建于南朝的福田寺庙,唐时改为西竺寺,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又更名为祥符寺,巷因寺而名。

且让怀旧的思绪沿着小巷的走向一路前行。

祥符寺巷东端有一片民国建筑群,名为松筠里,至今保存完好。幽静的小道两侧散落着座座洋楼,清一色的青砖外墙,过道空中悬着古色古香的过街楼,极具建筑美感,儿时常和同学穿梭玩耍于楼群间,其乐无穷。如今看来,松筠里也不失为一处很好的影视拍摄基地。

向西前行,原门牌为90号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庭园,园中集中式厅、西式厅、别墅式洋楼于一体。主人是我国早期钱币收藏家、国民党军需处要员蒋仲川。蒋氏家世显赫,曾在木渎置有绣谷公墓经营墓地,家父曾以近邻的便利从蒋家优惠购得上好寿穴,去世后葬于此,现已改为苏州公墓。小时候常见蒋宅大门紧闭,偶见蒋家大小姐出入,端庄温婉,很觉神秘。文革中得以放肆进入庭园看个究竟,那时蒋宅已被翻了个遍,贵重家具器皿用车装走,中央草地上堆着一坛坛陶罐,里面存着咸鸭蛋、海蜇皮之类,看得当时物资匮乏的街坊四邻羡慕不已。

90号还有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1937年苏州沦陷,蒋仲川因其高级军职而被日寇列为敌方人物,蒋宅亦被查封,沦为汪伪政府的江苏情报站、日伪特工队的巢穴,专门迫害抗日志士。当时的“90成了特工队的别称,令人生畏,亦成为历史不能忘却的痛。

90号近旁是1934年成立的青年进步组织苏州艺社,在当时颇具革命影响力。

再往西行至小巷中段,就是阿坤先生文中重笔推介的轩辕宫。古时苏州丝织业发达,宫内曾设有云锦公所,为丝织业同业商会,下设三个分会,颇有现时行业协会之意。阿坤文中说到的杨梅生法师是轩辕宫的驻观道士,轩辕宫东侧的备弄厢房便是其一家三口的居室。我家祖屋恰与轩辕宫对门,遂与杨家熟识。我懂事后杨法师已过世,但对杨师母却印象很深,高高瘦瘦,和蔼可亲的脸上布满饱经风霜的皱纹,是一位拖板车的运输工人,常年戴着一顶像纺织工一样的蓝色无沿帽。中午工休回家,门口照例停着她谋生的小板车,车上一柄洋铲铮铮发亮,每每看到我总是慈祥地唤我,邀我去她狭长的、有着好多法事器具的备弄居室玩耍。记得我长大后还曾为杨师母整修过厢房陈旧老化的照明电路,杨师母则会做可口的小点心犒劳我。我成家娶妻后,杨师母一直亲切地称我妻子为新娘娘,弄得我妻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我也是在长大后才知晓对门的服装四厂竟是古时的轩辕宫,尽管砖雕门楼上方至今还清晰可见秀美的隶书阳文轩辕宫三字,但儿时四周街坊都称轩辕宫为读报组,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全民扫盲,空敞的大殿成了居民读报学习的绝佳场所,久而久之就习惯称之为读报组了。文革期间,街道居委会频繁在轩辕宫开大会,还曾请来颇有名气的故事大王、砂皮巷小学的惠老师在大殿讲红色故事,像评书一样绘声绘色,街坊们听得津津有味。夏日纳凉,时而有民间艺人在读报组台阶上唱小热昏,卖梨膏糖,滑稽的说唱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待开卖梨膏糖时则悄悄开溜,那时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小巷西端有一所云锦公所设立的纱缎小学,1956年更名为祥符寺巷小学,我在此完成了小学学业。

再往西行是控保建筑马宅,一座气派的青砖洋房。马宅主人早年开设帽庄,经营帽业,在苏城很有口碑,我现在还收藏着马记帽子的包装盒,是一个圆形的马口铁盒,印有醒目的字商标,可见那时的商品包装也是很讲究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位于小巷西端的五洲邮票社,邮票收藏家张景盂先生21岁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私人邮票商店,1915五洲邮票社在祥符寺巷开业时盛况空前,观者潮涌,有文章描述为小巷几乎而堵1938年,五洲邮票社迁址上海愚园路继续营业。

  祥符寺巷,我生命中的重要街巷,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老街样貌保存完好,留存着诸多历史古迹,实为难得

面,巷内的洪元弄左支末曾有建于南朝的福田寺庙,唐时改为西竺寺,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又更名为祥符寺,巷因寺而名。

且让怀旧的思绪沿着小巷的走向一路前行。

祥符寺巷东端有一片民国建筑群,名为松筠里,至今保存完好。幽静的小道两侧散落着座座洋楼,清一色的青砖外墙,过道空中悬着古色古香的过街楼,极具建筑美感,儿时常和同学穿梭玩耍于楼群间,其乐无穷。如今看来,松筠里也不失为一处很好的影视拍摄基地。

向西前行,原门牌为90号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庭园,园中集中式厅、西式厅、别墅式洋楼于一体。主人是我国早期钱币收藏家、国民党军需处要员蒋仲川。蒋氏家世显赫,曾在木渎置有绣谷公墓经营墓地,家父曾以近邻的便利从蒋家优惠购得上好寿穴,去世后葬于此,现已改为苏州公墓。小时候常见蒋宅大门紧闭,偶见蒋家大小姐出入,端庄温婉,很觉神秘。文革中得以放肆进入庭园看个究竟,那时蒋宅已被翻了个遍,贵重家具器皿用车装走,中央草地上堆着一坛坛陶罐,里面存着咸鸭蛋、海蜇皮之类,看得当时物资匮乏的街坊四邻羡慕不已。

90号还有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1937年苏州沦陷,蒋仲川因其高级军职而被日寇列为敌方人物,蒋宅亦被查封,沦为汪伪政府的江苏情报站、日伪特工队的巢穴,专门迫害抗日志士。当时的“90成了特工队的别称,令人生畏,亦成为历史不能忘却的痛。

90号近旁是1934年成立的青年进步组织苏州艺社,在当时颇具革命影响力。

再往西行至小巷中段,就是阿坤先生文中重笔推介的轩辕宫。古时苏州丝织业发达,宫内曾设有云锦公所,为丝织业同业商会,下设三个分会,颇有现时行业协会之意。阿坤文中说到的杨梅生法师是轩辕宫的驻观道士,轩辕宫东侧的备弄厢房便是其一家三口的居室。我家祖屋恰与轩辕宫对门,遂与杨家熟识。我懂事后杨法师已过世,但对杨师母却印象很深,高高瘦瘦,和蔼可亲的脸上布满饱经风霜的皱纹,是一位拖板车的运输工人,常年戴着一顶像纺织工一样的蓝色无沿帽。中午工休回家,门口照例停着她谋生的小板车,车上一柄洋铲铮铮发亮,每每看到我总是慈祥地唤我,邀我去她狭长的、有着好多法事器具的备弄居室玩耍。记得我长大后还曾为杨师母整修过厢房陈旧老化的照明电路,杨师母则会做可口的小点心犒劳我。我成家娶妻后,杨师母一直亲切地称我妻子为新娘娘,弄得我妻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我也是在长大后才知晓对门的服装四厂竟是古时的轩辕宫,尽管砖雕门楼上方至今还清晰可见秀美的隶书阳文轩辕宫三字,但儿时四周街坊都称轩辕宫为读报组,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全民扫盲,空敞的大殿成了居民读报学习的绝佳场所,久而久之就习惯称之为读报组了。文革期间,街道居委会频繁在轩辕宫开大会,还曾请来颇有名气的故事大王、砂皮巷小学的惠老师在大殿讲红色故事,像评书一样绘声绘色,街坊们听得津津有味。夏日纳凉,时而有民间艺人在读报组台阶上唱小热昏,卖梨膏糖,滑稽的说唱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待开卖梨膏糖时则悄悄开溜,那时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小巷西端有一所云锦公所设立的纱缎小学,1956年更名为祥符寺巷小学,我在此完成了小学学业。

再往西行是控保建筑马宅,一座气派的青砖洋房。马宅主人早年开设帽庄,经营帽业,在苏城很有口碑,我现在还收藏着马记帽子的包装盒,是一个圆形的马口铁盒,印有醒目的字商标,可见那时的商品包装也是很讲究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位于小巷西端的五洲邮票社,邮票收藏家张景盂先生21岁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私人邮票商店,1915五洲邮票社在祥符寺巷开业时盛况空前,观者潮涌,有文章描述为小巷几乎而堵1938年,五洲邮票社迁址上海愚园路继续营业。

  祥符寺巷,我生命中的重要街巷,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老街样貌保存完好,留存着诸多历史古迹,实为难得

  编辑:郑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