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苏州智慧”
2018-05-28 10:12:00  来源: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省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快、人财物流量大,遇到的矛盾问题多,为了适应全面深化改革中政法职责使命的发挥,开创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格局,把握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在“案多人少”挑战的大背景下,苏州政法部门在中央政法委、江苏省委政法委、省政法各部门和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从2011年起,通过深入实施政法大数据战略,通过深入推进智能化建设,锲而不舍探索着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苏州智慧”。

  其中,苏州市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市、县、所三级政法部门的跨部门业务协同办案平台,苏州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推广,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全省领先。

  今日本报特刊发专版,将“苏州智慧”综合展现,以飨读者。

  一个平台畅联各个部门 

  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在中央、省委政法委和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由苏州市委政法委牵头推进,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市、县、所三级政法部门的跨部门业务协同办案平台。

  在以往的公安办案阶段,一位民警在完成刑事案件卷宗的捕、报诉工作中,需要将纸质的卷宗人工送往检察院,一个来回下来,占用不少时间。通过政法平台流转,不仅节省了91.67%的工作时间,还能在各类办案的时间节点上及时提醒民警,让案件的办理更加规范、标准。

  在以往的检察阶段,检察官光阅卷就需要较长时间,客观条件导致了案件处理效率较低。现在,检察官们只要打开政法平台,就可以接收到从公安部门实时发送的电子卷宗,并通过同步导出电子卷宗进行阅卷。

  以前在庭审中,法官需要公诉人将相关证据信息、卷宗等纸质文书带到庭审现场,庭审效率并不高。现在,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只要通过政法平台轻点鼠标,即可查看卷宗以及公诉人在现场传来的证据。

  以前阅卷,律师只能通过复印或者拍照方式查看卷宗。现在,通过政法平台,律师可以进行电子阅卷,大大提高了阅卷效率。

  经过两期建设,苏州政法跨部门业务协同平台已经完成了9大模块102个功能的开发和整合,公、检、法、司等各个环节业务都在政法平台覆盖范围内,通过政法平台对刑事案件进行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运作、无缝化对接,大大提高了办案效能。

  政法平台采用了数据集中建设模式,公、检、法、司以案件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在线管理、实时监督,便于开展分析预判、科学决策。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平台突破了政法部门间的网络壁垒、数据孤岛,公检法司各部门在减负、规范、共享、服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政法系统各部门协同办案、数据共享、分析预判、科学决策的目标,从传统的办案模式到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单轨制办案新模式的转变,成为实践创新和政法工作改革的“苏州名片”。

  智慧警务打造“最强大脑” 

  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苏州市公安局结合全省统一部署开展的“智慧警务”攻坚行动,重点实施“五大攻坚战”,全面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应用。通过以“警务大脑”为支撑,以“智慧应用”为手段,启动苏州版的智慧警务建设,实现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警力,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日前,苏州市公安局举行智慧警务深度发布会,这标志着苏州市公安局智慧警务深度应用中心正式启动上线。在前期的探索中,苏州市公安局邀请全国知名科技公司共同参与顶层设计与开发建设,从智慧苏州、平安城市、服务管理、公安手段等4大方面12个重点建设项目着手,汇聚融合了49类部省级系统资源,172类社会面数据,115类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合作企业数据。截至目前,网格化应用、纵横工程等多项建设成果已在全警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智慧应用,累计抓获各类嫌疑人1867名,破获案件3164起。

  为让建设成果更加符合实战需要、民警期待,市公安局还推进实施众筹汇智计划,建设“苏警创客”中心,建立整个苏州公安智慧警务宏伟蓝图。如今,苏州公安已初步构建起科学、完整、涵盖全警种的智慧警务建设框架,一座智慧警务的“高楼大厦”落成可待,将指引苏州公安工作走上“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深化智慧审判苏州模式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试点建设庭审语音智能识别系统为契机,全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等工作,逐步形成以“电子卷宗+全景语音+智能服务”为主要内容,覆盖立案、审理、裁判等诉讼全流程的智慧审判苏州模式。法官事务性工作因此剥离约40%,书记员事务性工作减少约50%,案件平均审判效率提高30%左右。

  2017年,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先后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充分肯定,并荣获江苏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8年以来,苏州中院牢牢把握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三全三化”要求,进一步找准法官办案的“痛点”和当事人参与诉讼的“堵点”,着力推动智慧审判苏州模式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苏州方案。

  苏州中院还在全国法院系统首推电子卷宗智能编目,对扫描文件进行自动拆分、标注和编目,为便捷化定位、检索和利用电子卷宗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运用研发的庭审语音识别转写系统,庭审笔录的完整度接近100%,庭审时间由此平均缩短20%至30%。在此基础上,苏州中院探索搭建“全景语音合议庭”平台,大大提高了案件评议的质量和效率。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苏州中院加强与法信平台的合作,建立“随讲随查”法条检索系统,实现语音自动检索法条、多席位同屏展示功能。

  在全国率先推出文书制作“左看右写”模式的基础上,苏州中院将系统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庭审、合议等办案全场景,同时进一步优化屏幕布局,居中嵌入电子卷目录,探索建立“左看(中卷)右写”新形式。

  苏州中院还将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纸质诉讼材料智能管理云平台(“云柜”)与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深度融合,借助“云柜”全程留痕功能,对诉讼材料同步数字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建立全程同步信息推送新机制,保证了材料流转节点的即时可视、可查、可控。

  借助苏州市政法跨部门业务协同平台,司法最后一个环节——社区矫正工作也得以加速。生效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电子法律文书在第一时间通过该平台送达司法行政机关和其他政法机关。通过平台数据的即时传递,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提前做好接收管理工作。

  全面推进智慧检务工程 

  近年来,苏州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对检察信息化作出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全面推进智慧检务工程。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司法办案、综合管理、检务公开和司法体制改革中得到广泛运用,一批信息化成果得到上级高度关注。

  2012年以来,苏州政法机关探索将远程视频技术运用到简易程序案件的提审和庭审中,从而大大减少了办案时间的无效消耗。以2016年为例,全市检察机关共采用远程视频提审3869人次,平均每件案件节约1小时左右办案时间;利用远程视频庭审系统,平均每25分钟即可办理一起简易程序案件,节省约60%的开庭时间。这套远程视频庭审系统深受一线办案人员称赞和欢迎,并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批示肯定。

  在成功开发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远程提审庭审系统的基础上,苏州检察机关逐步推动信息化向检察工作全领域、全过程覆盖。

  在推动内部司法办案方面,苏州检察机关积极扩展全业务应用体系。除远程提审庭审系统外,还开发了智慧侦查平台,为侦查办案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情报支持;研发侦查突破指挥云平台,有效解决突破阶段指挥规范性不够、信息不流转、缺乏高效手段等问题。平台运行以来,案件突破成功率100%,平均突破时间缩短35%,一审服判率达100%。

  苏州还自主研发刑检视讯平台、羁押必要性审查辅助评估系统等业务信息化系统。同时,创建“指尖上的检察院”——检察为民服务管理应用平台,包括掌上检察APP、信息展示屏、智能接待系统和网上检察院4大板块,方便群众进行案件查询、预约登记、控申举报等,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网上轻应用开发一等奖。

  2017年7月,苏州检察机关信息化办案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作了介绍展示。当年9月,苏州成为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主会场并作经验成果展示。

  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 

  近年来,苏州政法机关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网格+网络”等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与信息化社会治理建设融合、互为支撑,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更智慧、更精准、更扁平、更精细、更高效。

  以网格化建设为基础,精心织密“一张网”。在市级层面,重点建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在市(区)工作层面,重点建强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在乡镇(街道)层面,重点建强社会治理联动分中心;在基层网格层面,重点建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工作站。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联动中心7个,市(区)联动中心建设面积最大的是太仓市,达7000平方米。全市镇(街道)联动分中心应建104个,已建成71个,在建33个。全市村(社区)联动工作站应建2193个,已建成1807个,在建386个。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重点建设“一个平台”。政法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数据资源,开发建设操作简便、功能实用、贴近实际的市(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的相互推送、关联融合、共享应用。

  各级用户主体开展源头信息采集、业务协同联动、指挥处置服务、数据研判展现4个方面工作,依托多网互联、数据交换、安全管理、标准规范4项支撑,做到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个中心共享,实现各类信息一查清服务、重点目标一键式查控、隐患问题一站式解决的目标。

  以便民服务为目标,全面整合“一条热线”。苏州市以江苏省政府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整合为契机,逐步整合现有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热线,明确“12345”作为全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服务热线,主要接收非紧急性投诉、咨询、建议等,并与110接处警、数字化城管等专业平台联通对接,实现对接服务管理诉求“一个号码进入,一条热线贯通”。目前,全市各市(区)“12345”整合热线数417条,配备坐席员数529人,受理群众诉求累计达600多万件,办结率达99.1%。

  

 

 
  编辑:万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