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冯乐平的名字,可能没有太多人熟悉,可提到北京大兴庞各庄的西瓜,相信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青门绿玉房,流霞九酝浆,色味俱佳的红瓤瓜是很多人消暑的最佳选择。近30年来,这里的人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种上太空瓜、加持高科技,庞各庄西瓜名扬大江南北。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人称“瓜王”的全国人大代表冯乐平。
虽然庞各庄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瓜为生,但瓜农尝到甜头,却是近20年的事。冯乐平回忆,庞各庄镇53个村中有一半村庄种植西瓜,1984年,她嫁到大兴区最贫困的庞各庄镇四各庄村时,村民只懂得按照传统方式种瓜、摆摊卖瓜,一亩地挣到七八百块钱算不错。一成不变的传统种植方法使得西瓜口感一年不如一年,产量和收入不断减少,村民忧心不已。
来到四各庄村,冯乐平看到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沙地优势和发展潜力,她把“以质求存,志在富民”作为座右铭,带领瓜农们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如今,大棚西瓜从平面栽培变成立体栽培,亩产达5000至7000斤,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平均每户增收约三成。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小小西瓜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外来媳妇成为种瓜能手
乐观、朴实、大气,善于思考,这是笔者见到冯乐平的第一印象。这位“西瓜地里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爱种瓜、爱吃瓜,更爱这里富饶的土地和淳朴的人。
“庞各庄的资源得天独厚,而村民囿于落后的观念和技术,守着‘金饭碗’挨饿。”地好、水好、瓜好,却卖不上好价钱,无法摆脱贫穷,这让冯乐平确定了“发展西瓜产业,找到富裕之路”的目标。
“从没种过瓜的冯家媳妇要干大事!”消息传开,乡亲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看着冯乐平下地给西瓜授粉时连雌雄都分不清,大家更笑她“不可能做出名堂”,等着看热闹。
“当时以为只要两朵花对上就行,后来才知道,西瓜花分雌雄。雌花下面有小西瓜需要授粉,雄花下面没有,要把雄花摘下,然后将花蕊上的花粉授给雌花。”再次忆起当年,冯乐平也佩服自己的勇气。
乡亲们的嘲笑没有动摇冯乐平的决心。1992年,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两条信息:山东省的苹果经过包装上市卖出了大价钱;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种大棚西瓜取得了好收益。一个是创新经营,一个是创新种植、科技为本,这触动了冯乐平敏感的“致富”神经。庞各庄自古以来就是西瓜之乡,为什么不能让老品牌焕发出新生机?
跑了几次山东和顺义,冯乐平说服家里人凑了6000元钱,大着胆子支起庞各庄的第一个西瓜大棚。她把大棚当成全家人的命根子精心呵护,1992年5月,大棚里的西瓜早上市半个月,冯乐平按大小、品质挑选后推着车在路边销售,净赚7000元。第二年,她又东拼西凑建了6个大棚,每个棚的收入都超过1万元。
这可成了大新闻,冯乐平迅速成了焦点人物。四邻八村主动找她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的人从开始的6户,迅速增加到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虽然手把手指导大家十分辛苦,但她从中看到了大家致富的曙光。1997年,她带领大伙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庞各庄西甜瓜产销联合体。
科技创新拓宽致富路
1998年,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00多户。随着市场上西瓜产量、进口西瓜增多,传统西瓜价格逐年下滑,瓜农们的收益减少。
看到庞各庄西瓜种植品种单一、质量有待提高,而且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冯乐平意识到应尽快改变固有思路:“要提高西瓜质量,加强品质管理,让庞各庄西瓜摆脱市场价格的控制!”
随后,冯乐平集中精力抓好两件事,一是不断提高庞各庄西瓜的品质,二是研究种植新品种。为了解决地爬西瓜“阴阳面”甜度不一问题,合作社创新立体栽培技术,让瓜蔓顺着架子向上爬,保证果型周正、着色均匀;通过引进西瓜断根嫁接技术,探索解决西瓜连作重茬问题,使西瓜提前上市7至10天,价格比普通西瓜高出一到两倍……
看着西瓜品质不断提升,冯乐平满心欢喜地挑选了几个样品,鼓起勇气进城推销。瞄准了某机关单位食堂,冯乐平拎着西瓜没介绍几句就被问住了:“你们有产地证明吗?我们要是买您的产品,有没有发票、包装,怎么运来?”
意识到手中的瓜是市场上的“三无产品”,冯乐平回到家既沮丧又庆幸,她亲自上手,从取名到设计到包装,一个月内注册了“乐苹”商标,让庞各庄的西瓜“名正言顺”走进了写字楼、学校、商业中心。
有了品牌,冯乐平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她与科研部门合作进行新品试种,不断引进新技术:配合大兴区政府试种747粒卫星搭载的西甜瓜种子,成功培育出航兴一号、三号西瓜;引进京秀、新秀等西甜瓜优新品种近百种,在海南、内蒙古、辽宁发展了西瓜反季节种植基地等。
与此同时,冯乐平建立了一整套质量检测体系和销售体系。“首先用手测,第二遍使用仪器测,第三遍要检测含糖量、农药残留情况。然后把西瓜分为AAA、AA、A及普通产品等几种档次,分类包装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合作社成员给冯乐平送瓜的现场,笔者看到第一遍用手“过”就有多个标准:看瓜形,是否符合品种的特色,花纹是否均匀展开;再看瓜棒是否成熟,瓜脐是否自然成熟;工作人员要专门拍瓜听声音,清脆的是刚好的,声音发闷的是熟过头的。手测后,冯乐平还要在这批瓜中切开一个,尝尝口感。
“4月份市场上的瓜每斤五六块钱,合作社的价格是10块左右,5月份时市场上两三块,合作社能给三块五毛!合作社给我们嫁接好的苗、肥料,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再以高出市场约20%的价格回收好瓜,解决了销售难题,更提高了我们的收入。”王义军是合作社的老会员,1997年加入合作社后,他逐渐尝到甜头,从种2个棚逐渐增加到6个,如今每年约5万斤的产量让王义军一茬净赚6万元左右,比自己种植增收约30%。
昔日贫瘠土地变成“绿色海洋”
作为庞各庄的“火车头”,冯乐平更加注重科普惠农。她将原来松散的合作社模式更新为“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组建北京乐平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打开销路的同时,将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一方面给农户提供种子,加强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合作社与农户直接签合同、下订单,做到按需生产。”冯乐平介绍,合作社从2004年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网络培训教室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上网学习、查询市场信息;合作社还聘请6名专家教授定期给社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社员600多人次。在这一过程中,农户们要写“浓情日记”,详细记录西瓜的种植、施肥、浇水情况以及西瓜的生长情况,定期递送合作社。冯乐平说:“谁家的瓜长成什么样、啥时候能摘、产量有多少,我不出门就门儿清!”
在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西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都得到品质保障。农户只要按要求种植管理,产品就可以100%被收购。近两年来,合作社与会员签订合同1200份,合同金额达4000万元。
2008年,冯乐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手捧着代表证,冯乐平感慨万分,她更加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群众期待,让更多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她的努力下,当年的贫瘠土地变成了“绿色海洋”,不仅庞各庄的乡亲们过上了富裕日子,小西瓜也发展成辐射北京甚至更广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
“根植贫瘠圆滚滚,酷暑练就赤红心。面对长刀向天笑,奉献甘甜济世人。”小小西瓜赤红心、甘甜汁,正是冯乐平的为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