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壤)简易桌子拼接起来,检察官、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和当事人围坐在一起。就这样,检察机关把听证会搬进了农家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022年4月16日,杜某、史某等16名群众因不服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到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鉴于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且涉及人数较多,该院检察长张海军接访后决定包案办理。
办案检察官审查发现,现有证据仅能证实董某、孙某二人以筹集周转资金为目的,通过信用卡、货物抵押、借款、贷款担保等方式向杜某、史某等16人借款,无法认定董某、孙某二人对申请人实施诈骗犯罪。据此,该院认为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并无不妥。
由于公安机关一时无法取得证明董某、孙某二人具有非法占有故意并虚构或隐瞒事实的证据,山阳区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就上述问题进一步调查取证,同时决定以公开听证会的方式向群众释法说理。召开听证会的地点选在农家院,是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方便更多群众旁听。
听证会上,申诉人陈述了申请立案监督的理由;检察官介绍了基本案情、证据状况及调查核实的情况,并结合法律规定逐一阐述对案件的法律适用、不支持申诉的理由等;其他相关受害者也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诉求。经讨论,听证员同意检察机关“制发《继续调查取证的意见》,以及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取证”的处理意见。
“听了这么多解释,我明白这是法律程序,盼着检察机关能早日帮我们挽回损失。”杜某心情平静地发表了意见。
据了解,山阳区检察院近年来认真落实最高检推进上门听证、提升诉源治理水平的要求,检察长主动带案下访,让听证走到群众身边,以群众可感可触可信的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信访人家门口,通过检察办案的公正与温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