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表情是!
这几年,小编亲眼目睹了姑苏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扛着“护城墙”的口号,一步一步艰辛调研、走访的过程,终于,终于,有了这个美丽的结果!
通过行政监督,推动地方政府立法!
检察官太令咱们感动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小编
必须说清楚这件事缘起自何处!
2012年12月,姑苏检察院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设立为契机,专门设置了名城保护工作室,立足检察监督职能,通过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委员提案、立法建议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古城保护工作当中去。
2014年5月,姑苏区检察院为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拓展古城保护监督线索,成立了邻里检务驿站。
2014年8月,邻里检务驿站检察官在走访社区时接群众反映,发现位于阊门横街35-1号西侧古城墙倒塌并挤压群众房屋,造成房屋变形,相关部门互相推诿,无人过问。为保护古城墙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作室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前往相关主管部门联系工作,并多次深入城墙坍塌现场拍照取证。
▲2014年11月工作室赴阊门古城墙调查群众反映的古城墙石块挤压房屋情况。
2015年5月22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工作室先后向姑苏区政府、苏州市政府提交《基层反映苏州古城墙保护现状堪忧亟待重视》的调研报告,指出苏州古城墙保护现状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晰、监管不到位、保障机制未形成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古城墙保护机制、制定保护依据、构建保护与开发多元政策框架等合理建议。调研报告中,首当其冲便是提出要完善古城墙的保护立法。
2015年6月17日,国保级文物苏州盘门城墙因连日暴雨发生倒塌!
2015年6月18日,工作室干警立即赶赴现场调查,调查发现管理单位未能及时处理城墙隐患、保护监测报告可靠性较低等问题。
▲盘门古城墙倒塌后,工作室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调查。
▲2015年6月10日苏州科技大学名城保护研究院王勇院长与工作室干警交流名城保护立法事宜。
2015年7月,工作室完成盘门古城墙倒塌事件调查报告,并向盘门景区等部门发出书面检察建议,建议加强保护措施、建立日常巡查保护机制、安全级别评价体系,苏州电视台著名档目《李刚评话》全程录播检察机关参与此次古城墙保护工作。
2015年7月开始,工作室对全市古城墙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多处古城墙存在保护问题,如城墙立面构树丛生,造成墙砖被挤压变形等严重问题,随即与文保部门、城墙属地街道等单位沟通联络,立足检察监督职能推动古城墙立面绿植清除等保护工作。
2015年7月25日工作室就胥门古城墙、吴门桥安全隐患情况接受苏州市新闻夜班车采访。
2015年7月,市文物局着手起草了文件落实各段城墙的责任主体。
2015年7月,在市委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下,盘门倒塌城墙抢救修复工作积极进行,景区其他安全隐患也在积极消除。
2015年8月21日,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对工作室上报的《我市古城墙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三大瓶颈制约》作出重要批示。工作室干警们欢欣鼓舞!
2015年9月,胥门段城墙已由街道组织力量初步清理了城墙构树,并就清理过程中发现的城墙安全隐患设置隔离措施,提出修缮方案,进入施工阶段。
2015年11月,阊门、金门段城墙已由市财政拨款30万元,落实街道牵头组织修复。
2015年9月16日,姑苏检察院薛国骏检察长出席姑苏区古城墙保护工作座谈会。
2016年5月10日,工作室负责人姚莉应邀出席苏州市古城墙保护协调会,提出了推动古城墙专项立法的设想和建议。同日,工作室成员刘杰尹应邀出席苏州文广新局的古城墙保护立法会议,结合工作室调研成果提出了法律方面的专业性建议,被立法部门吸收采纳。
2017年2月21日,《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征示意见稿〉》发布,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此番《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墙的保护终于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也意味着苏州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不仅如此,这也是苏州检察机关在历史文化领域积极行使行政检察权的重大成果。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王安石《泊舟姑苏》
苏州城古老的墙砖上
铭记着一段历史、许多故事……
这些墙,足以代表这座城,
随着名城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相信苏州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的历史与文化能够更好的流传下去!
本文来源 | 姑苏区人民检察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室 姚莉、吉亚辉
编辑 | 安娜、秦菲